福克斯大主播被解雇后爆料:金主不许美媒谈重要话题
新闻来源: 路透社 于2023-04-27 14:04:3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据路透社26日报道,在美国福克斯新闻于24日突然宣布与其明星主播塔克·卡尔森分道扬镳后,当地时间26日晚,卡尔森通过一段视频在离职后首次公开露面,爆料称美国媒体可以讨论的话题受到两党及其背后金主集团的极大限制。

塔克·卡尔森 资料图
在这段视频声明中,卡尔森并没有直接谈到有关他离职的情况。相反,他把矛头对准了美国的媒体和政治制度。他对观众喊话称:“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多数辩论是多么的愚蠢,完全无关紧要,毫无意义。5年过后,我们甚至都不会记得曾经讨论过 。”而相比之下,“重要性无可否认的话题 ,将决定美国未来的话题,几乎不会被讨论 。”
卡尔森还说:“美国两党及其金主集团已经就什么对他们有利达成了共识,他们积极地互相勾结,阻止有关(重大话题)的任何对话。”按照他的说法,这些话题包括战争、公民自由、新兴科学、人口变化、企业权力和自然资源等。
但他认为,当下这种现状不可持续,“当权者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如此歇斯底里和咄咄逼人。他们害怕了,已经放弃了去说服,退而付诸武力,但那不会奏效。”卡尔森说道。
路透社称,虽然大约两分钟的视频声明以“很快再见”做为结尾,但卡尔森没有给出有关自己下一步动向的任何暗示。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此前报道,卡尔森近期最后一次在节目中露面是当地时间21日。数据显示,作为该媒体收视率最高的主持人,在截至4月20日的一周内,卡尔森的晚间8点档节目吸引了约33.4万名观众收看,受众年龄25岁至54岁。这一数字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美国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同一时间段观众的两倍多。
就在卡尔森离职前不久,福克斯与投票机制造商“多米尼恩”达成和解,以7.8亿美元的高昂代价了结了一起诽谤控诉。在这场官司中,卡尔森与同事的私下交流以及对福克斯管理层的抱怨被原告方当成了重要证据,多家媒体认为这是他被“扫地出门”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卡尔森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2020年大选“作弊”说法的质疑,而这与福克斯其他工作人员意见相左。

塔克·卡尔森 资料图
在这段视频声明中,卡尔森并没有直接谈到有关他离职的情况。相反,他把矛头对准了美国的媒体和政治制度。他对观众喊话称:“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多数辩论是多么的愚蠢,完全无关紧要,毫无意义。5年过后,我们甚至都不会记得曾经讨论过 。”而相比之下,“重要性无可否认的话题 ,将决定美国未来的话题,几乎不会被讨论 。”
卡尔森还说:“美国两党及其金主集团已经就什么对他们有利达成了共识,他们积极地互相勾结,阻止有关(重大话题)的任何对话。”按照他的说法,这些话题包括战争、公民自由、新兴科学、人口变化、企业权力和自然资源等。
但他认为,当下这种现状不可持续,“当权者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如此歇斯底里和咄咄逼人。他们害怕了,已经放弃了去说服,退而付诸武力,但那不会奏效。”卡尔森说道。
路透社称,虽然大约两分钟的视频声明以“很快再见”做为结尾,但卡尔森没有给出有关自己下一步动向的任何暗示。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此前报道,卡尔森近期最后一次在节目中露面是当地时间21日。数据显示,作为该媒体收视率最高的主持人,在截至4月20日的一周内,卡尔森的晚间8点档节目吸引了约33.4万名观众收看,受众年龄25岁至54岁。这一数字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美国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同一时间段观众的两倍多。
就在卡尔森离职前不久,福克斯与投票机制造商“多米尼恩”达成和解,以7.8亿美元的高昂代价了结了一起诽谤控诉。在这场官司中,卡尔森与同事的私下交流以及对福克斯管理层的抱怨被原告方当成了重要证据,多家媒体认为这是他被“扫地出门”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卡尔森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2020年大选“作弊”说法的质疑,而这与福克斯其他工作人员意见相左。
网编:和评 |
|
44 条 | |||
|
|||||
卡尔森从Fox News解雇前
曾接受一个媒体红人采访时 就已经公开说了: 美国媒体,都是被控制的
这是必然的,国会议员更关心中国的议题,打赢了算是他们的本事,打输了可以怪共军太狡猾。而美国国内的重要议题没人去碰,因为碰了就得计较两党的执政失败。
美国从来没有针对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优劣的媒体辩证,反而中国常能看到。本身媒体是其背后势力的传声筒这个就是现实,毕竟没看过央视批评政府,也不会有福克斯华邮说资本家如何赚取太多的社会财富。本身新闻媒体的议题就是老板设定好的,骗骗年轻人还行,年长者相信的是主观感受
【卡尔森还说:“美国两党及其金主集团已经就什么对他们有利达成了共识,他们积极地互相勾结,阻止有关(重大话题)的任何对话。”】
|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